卓盈权威注册香港公司机构

服务热线:4000-888-928

香港工业的重新定位

    香港回归前,港府一直奉行“积极不干预”政策。回归后,因应业界迫切要求,政府推出了中小企信贷基金、创新及科技基金等支援措施,然而支援措施欠缺统一和全面规划。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刘展灏表示,特首梁振英上任以来,有心为香港工业做一番事业,可是问题卡在立法会上,没完没了的政治内耗,令人有志难伸。

  谈及香港推动工业发展之难,刘展灏认为,最关键问题在于为官者对工业了解不足,自然难以全力支持。他说,很多政府官员不了解市场情况,因此要高官去推动工业政策难度很高。而且,投资工业需要较长时间才见回报,相反政府只要卖一、两幅地,便可为库房带来几十亿元,甚至上百亿元的收入,因此没有人愿意捨易取难。

  刘展灏坦言,以目前政治气氛而言,不要说推动工业政策,政府想做任何事都寸步难行。即使政府决心订立工业政策,难免要向业界提供资金支援,当呈上立法会申请拨款时,肯定会受到一些人阻挠,甚至会被人乱扣帽子,指责是“利益输送、官商勾结”等,大大增加了政府订立工业政策的难度。

  香港付货人委员会主席林宣武亦说,现时政府有这么多“火头”要救火,根本无暇理会工业发展,可能无法列入政府十大优先处理事项之内,所以不会对政府抱有很大期望。

  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荣誉会长徐鸣翔表示,目前香港社会什么事情都很政治化,以致白白错失了不少发展机会,特别是香港作为外商进入内地投资的“桥头堡”作用已大不如前,因为近年内地大小城市经济高速成长,以深圳为例,已可代替香港七至八成的功能,所以愈来愈多外商放弃经香港而直接到内地城市投资,未来香港如何定位,实在值得社会各界深思和讨论。

  他再三呼吁,希望大家明白到香港的定位是一个国际经济大都市,不要把什么事都太政治化,否则香港只会走入“死胡同”。